您好,欢迎进入徐州邦尼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官网!
0516-81300888

联系我们

邦尼生物
手机:18952231688
电话:0516-81300888
地址:江苏省睢宁县经济开发区前进西路100-1号 在线咨询

最新讲座活动

对虾养殖过程中的管理要点(一)

发布日期:2019/7/23 16:12:06 浏览次数:20

一、EMS——对虾偷死综合症的致命杀手

()EMS副溶血性弧菌(又称嗜盐菌 Vibrio Parahaemolyticus)是革兰氏阴性多形态杆菌或稍弯曲弧菌,该菌嗜盐畏酸,在无盐培养基上不能生长,3-6‰食盐水繁殖迅速,在8-9分钟为一周期,低于0.53或高于83‰盐水中停止生长。在食醋中1-3分钟既死亡,加热56,5-10分钟灭活,在1%盐酸中5分中死亡。

海水弧菌包括很多种,主要分为5群: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伤口弧菌、梅契化柯夫弧菌,副溶血性弧菌是胃肠炎的致病菌之一。

(二)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对虾偷死病症状

2010年爆发的对虾偷死病是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在养殖池塘中,随虾苗或其它传染途径,带入高耐药性,副溶血性弧菌附着在饲料、残饵、有机碎屑、死藻上不断繁殖,对虾不吃食岀现了副溶血性食物中毒。其症状:对虾少量或不进食,肠胃空无食物,肝胰脏明显萎缩,虾体不红(变得透明)。染病的对虾很少在水面游动,常常趴在池边,活力较弱,在土池中有趴边扒泥现象。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对虾偷死病与虾塘的盐度、PH值、水质的肥度,有机质的含量有关。不同条件的虾塘对虾发病的时间、速度、程度不同。

1、池塘盐度越低(比重在1.005以下的池塘),初次发病时间越晩,在放苗后的30-40天后,每天都有少量烂红死虾浮起。

2、池塘盐度越高(比重1.008以上)放苗后的初次发病时间越早,最早6-7天后,最晚不超过20天,一旦病3-5天内会有大量虾死亡在塘底。

()副溶血性弧菌引起对虾偷死病的防治方法

1、预防方法

(1)养殖池塘保持水质清爽。前期多使用“水护士+超浓缩芽孢杄菌″。降解水体中的有机悬浮物质,降低副溶血性弧菌附着率

(2)副溶血性弧菌畏酸,所以在对虾养殖过程当中尽量控制虾塘PH(最好在7.6-8.0)之间。若PH值过高,及时施用“超级解霸、

EM原液”、“邦尼乳酸菌″等来降低养殖水体酸碱度。可有效延缓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对虾偷死病的爆发。

(3)用弧菌培养基对养殖水体弧菌垂直分布进行检控,结果说明:大部分弧菌都在池塘底部附着在饲料、残饵、有机碎屑、死亡藻类上快速繁殖生长。所以在整个养殖过程中,保持水质清爽、底质良好就要定期有序的使用微生物制剂如:“超浓缩芽孢杆菌

光合细菌”等系列调水配合分解底改”“白+黑”“底居康″等底质改良剂,综合维持池塘水环境,有效降低水体中副溶血性弧菌的附着载体,抑制副溶血性弧菌的生长繁殖

2。防治方法

发现对虾趴边、扒沙、空肠空胃,肝胰脏眀显萎缩时,及时使用“噬菌先锋”(底部消毒)

(1)放苗养殖十天后,即可使用“噬菌先锋”,5-8天使用1次,可有效预防此病;

(2)定期使用“高效EM'+“超浓缩芽孢杄菌″+“邦尼乳酸菌”控制池塘水质透明度20-30cm范围内最佳;

(3)定期使用“藻动力+海藻酵母蛋白”肥水,保持水质清爽。

二、对虾养殖要有效防控“七种风险”

(一)加强夜间管理,减少病害风险

水产养殖的很多病害,往往“发生在夜间,而发现在白天”,这是来源于水产养殖一线的真实情况。表明了必须抓好夜间管理,才更有利于减少病害的发生。

高温季节(凌晨1点开始~黎明6点左右)池塘的溶氧明显降低。白天的藻类是氧的生产者,而夜间是氧的消耗者;池塘有机物和水中的悬浮碎屑颗粒的降解耗氧,各种生物呼吸耗氧等诸多耗氧因素,导致夜晩池塘氧气严重不足。塘底厌氧菌大量繁殖,沉底的有机物发酵,使得底质腐败。这样的恶劣环境是各种致病原和各种有毒有害物产生的温床。而养殖对象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生活,其致病风险可想而知。

春夏和夏秋(清明和白露前后)之交:白天温度高,夜间温度低,昼夜温差明显,水生态的健康循环代谢出现障碍。藻相不稳定,水温分层,溶氧分层,PH值分层,水体环境处于多变不稳定的状态,这些都是导致养殖对象应激的主要原因,而应激导致活力和免疫力下降,多种病害由此而引发。

由此可见,要减少夜间致病的隐患,就必须加强夜间的科学管理。缓解溶氧危机,控制底质腐败,消除应激因子是夜间管理的主要抓手。经观察分析、实践检验,高温季节,在溶氧逐步降低之前(即午夜12点左右黎明太阳出来前),用“底加氧”可改善水体的通透性和溶氧不足的问题,有效控制底质腐败和致病原。春夏和夏秋之间,在午夜12点左右,使用“底加氧”、“高稳VC+E”,可有效解除应激因子,并提高养殖对象的抗应激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病害的发生。

(二)警惕肥水风险

现象和特征

很多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乱用畜禽粪便,或所谓的发酵畜禽粪便,或购买厂家用畜禽粪便加无机肥混成的有机无机复混肥水培藻,用此类肥料肥水培藻,忽视了保健养苗的安全基础。

风险和隐患

畜禽养殖场在养殖过程中,都要定期使用疫苗、抗生素、消毒杀虫药,致使粪便含有高抗性和高致病性的致病菌和高残留的抗生素和化学药物。致病菌容易趁虾苗蜕壳活力弱、免疫力低侵入虾体,从而引发病害。抗生素和化学药物残留会抑制对虾的生长和破坏肝脏。容易促进腐败菌的繁殖,加速底质腐败(耗氧、泛酸、发热、发臭,亚硝酸盐、氨氮、硫化氢、甲烷等有害物质生成、超标),泥皮、青苔、蓝藻、丝状藻生生不息,都是这类肥料导致,须加防范。我们跟踪浙江、上海等地,近年来养殖情况都非常不理想,经了解,有不少养殖户为了节省成本,都直接投放粪肥,而市场上有不少厂家也一直采用粪肥作原料来发酵生物肥料,以致埋下养殖隐患。

对策和措施:

产品鉴别

畜禽粪便做成的肥料有明显刺鼻的氨臭味,开袋后一闻便知,慎用

产品推荐

“藻动力、海藻酵母蛋白、速溶氨基钙肥、滤饵金肽、培藻绿爽、水产专用氨基酸等产品,以保证安全为前提,精选原料,不含畜禽肥料,味香,可放心使用。

(三)警惕用药风险

现象和特征

生产厂家多,市场秩序乱,用户选药难。

风险和隐患

盲目使用化学消毒剂:

会导致藻类死亡缺氧,引起重症浮头(应激、中毒、缺氧综合症)。甚至会出现频繁使用不同成份的消毒剂,其化学成份在水中发生化学反应,化学反应产生有毒物质直接药害养殖对象的肝脏和肠胃,诱发病变。

盲目的使用抗生素:

会增强耐药性,降低免疫力,损肝伤胃肠,且抑制养殖对象的生长。

盲目的使用低价投机的产品:

耽误预防治疗,造成想节省成本却赔了老本的后果。

对策和措施

观察一周以来的藻相、水质、底质和养殖对象的状态变化,追溯起因。分析一周以来的用药记录。到邦尼水产服务网点或技术热线交流沟通,制定拯救措施。不盲目使用药品加强细节管理,防堵细节漏洞,“以防为主,以养代疗”(以预防为主,以养护好藻相、水质、底质代替盲目的用药治疗)

()警惕调水风险

现象和特征

受气候变化管理失控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倒藻、清浊、红浊、酱浊、白浊、黑浊等危险水色。受此影响,养殖对象随即岀现应激减料、活力减弱,空肠空胃、伏边游塘等,遇到类似问题,多数人选择调水,殊不知此有风险的。

风险和隐患:

水质突然变坏,虾的第一反应就应激如果此时采取生物制剂或化学制剂(类似絮凝剂)强化调水,则会使养殖对象产生次生应激,从而加重应激反应,致使活力和免疫力进一步下降,致病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强。

类似情况,很多时候,都会出现水调好了,虾却病了的情况。

对策和措施

步骤1净水除隐患

上述危险水质均暗藏隐患(致病源、有毒和有害物质),可采用”水护士”(经改性后无刺激、无毒副作用,既可改善水质,又可抑制病原,还可保养殖对象安全的产品)进行水体泼洒,降解、氧化、抑制有害物质和病原微生物生长繁殖,以达到改善底质消除隐患的目的

步骤2。解毒养水抗应激

藻类死亡有毒,水质变坏诱发应激,使用“解毒超爽”(每瓶4-6/)全池泼洒解毒,两天后用“应激灵”+“藻动力”培藻抗应激。

步骤3稳水保健康

待水质恢复,虾健康恢复稳定后,再适时适量使用em原液”(注意高温季节使用em原液,宜少量多次)稳定水质,从而促进养殖对象可持续的健康生长。

特别提示:

当出现泥浊水时,养殖户会感到紧张和慌乱,病急乱投医,用不可取的方法来处理:如采用絮凝剂吸附沉降,这是典型的治标坏本的做法。水体中的有机颗粒沉积塘底,会加剧底质的腐败耗氧,底质腐败的过程中会产生系列有毒有害物质,对虾的主要生活区是塘底,用絮凝剂沉降法处理浊水实际上是对对虾根本生活区域环境的破坏,极具风险得不偿失。

特别建议

1第一天泼洒“底居康”每包2亩。

2第二天上午泼洒“解毒超爽”,每瓶4亩,后用“藻动力”很多案例的实践证明,按上述方法护底养水,即使水色较长时间浑浊,依然可以做到成功的健康养虾。

()警惕溶氧风险

现象和特征

误区:

1认为增氧机是水中溶氧的源泉,只要开足增氧机,就不会缺氧

2大量使用各种化学增氧制剂作为外源氧补充

风险和隐患

不了解增氧机的真正作用(注:增氧机主要功能是活水、促进水体交换循环),过分依赖和夸大增氧机的增氧功效,从而轻视水质养护和改善,忽视养殖过程中适时、适量、适度培藻产氧的重要性。当发生藻类老化死亡,引发重症浮头(缺氧、中毒、应激井发症)时,即使开足增氧机,大量使用各种化学增氧剂,养殖对象还是会大量死亡甚至泛塘。

对策和措施:

培植氧源,“氧“是水产养殖的命根子。实践证明:水产溶氧70%以上是通过有益藻光合作用产生的,培育优良的藻相,就是培植氧源

防止藻类应激或老化死亡低气压、连绵阴雨、风向变化、温差大、底泛酸、底发热、底发臭、乱用药、乱喂料等都会导致藻类死亡,养成看天气预报的习惯,当得知上述天气信息时,提前2-3天适量追肥。

为防止底质泛酸、发热、发臭,宜用“底居康”、“利剑”或“底净白+黑”改良底质

()警惕蜕壳风险

现象和特征

正常脱壳

苗期蜕壳频繁,一般30~40小时蜕壳一次,中后期蜕壳有序,农历初一和十五前三天后四天受潮汐影响而脱壳。

应激蜕壳(非正常蜕壳)气候、环境的变化,用药、换水等都会刺激蜕壳。

风险和隐患:

养殖密度高,水质高污染,钙、镁等微量元素缺乏或被严重污染,致使藻相和养殖对象缺乏微量元素,高温、低压,有机物腐败等会导致溶氧低下。受此影响,会出现蜕壳不遂、软壳、甲壳溃疡等病症。如蜕壳时间长或软壳时间长,会使养殖对象体能消耗殆尽活力免疫力同时下降,继而容易引发细菌性和病毒性的发生,如冒底偷死、肝肠胃病症、红体白斑病症等,经跟踪了解,很多都是蜕壳时留下的后遗症。

对策和措施

在虾正常蜕壳前3~5天,按每公斤饲料添加“高稳VC+E10、“聚能离子钙“15克、“酶解多糖10克拌料投喂,每天1次,连续投喂3-5天。

注意天气预报和天气变化,加强细节管理,防止水底恶化。天气变化前后、排换水前后、抓虾前后、均应做好防应激准备:“葡萄糖离子钙“、“酶解多糖”混合泼水。

()警惕改底风险

现象和特征

1、养殖中后期,随着投喂量增加,残饵和排泄物越来越多,塘底的负荷逐渐加大。如不及时采取正本清源

的措施进行处理,造成底部严重缺氧(有机质的腐烂至少要耗掉总溶氧的50%以上)

2、关于底改产品的选用,养殖户易被概念的炒作所迷惑。如增氧型底改、清凉型底改、解毒型底改,大多是以低质石粉为材料做成的吸附型产品,用户只是凭表面直观感觉判断其作用效果,如用了这类产品后表面看起来水中的悬浮颗粒少了,水清爽了些,殊不知这些悬浮颗粒被吸附沉积到塘底,会加重塘底的“负荷”。

风险和隐患:

1、塘底有机物耗氧严重,容易发生底部泛酸、发热、发臭、腐败,滋生致病原,引起虾浮头、爬伏边、游塘、抽筋、跳塘等应激反应,特别是弧菌在这种恶劣的底部环境下容易大量繁殖,使对虾活力减弱,免疫力下降,细菌、病毒交叉感染,容易爆发细菌性与病毒性并发症疾病,如:黄鳃、黑鰓、烂鳃、烂眼、断须烂尾、肠炎、红体等病症。

2、概念性底改治标不治本,这些底改用的越多,鳃病,肝脏、肠胃坏死等症状不仅得不到控制,反而会越来越严重!所以使用产品时,理智的选择是关键,不要被“概念“迷感。否则用了产品,花了成本,效果却大打折扣。

对策和措施:

养殖到一个月,就要开始做清理底质隐患的工作,隐患是指所剩余饲料、粪便、动物尸体中残余的营养成分,怎样消除这些隐患呢?使用针对残余营养成分中的蛋白质、氨基酸、脂肪、淀粉等进行培养驯化的具有超强分解能力的微生物制剂如“分解底改、芽孢杆菌、神碳”等即可避免底质腐败产生很多有害物质,还可抑制病原菌的生长繁殖。将有害物质转化成营养盐供藻类吸收,促进藻类生长,增强藻相新陈代谢的活力和产氧能力,稳定正常的PH值和溶解氧。实践证明,采取上述措施处理行之有效。反之,我们不注重改底,任塘底的有机物腐败,前面所讲的底质腐败的危害,就会毫无疑问的发生。

特别提示

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耗氧是暂时的,是可以防控的(补充外源氧),是变害为益(有机物通过生物合成,可转化成促进有益藻类生长的营养盐),但有机物腐烂耗氧是长期的,是极其有害的隐患,是致病原。

 

标签:全部
网友评论

美国
18952231688